乐视停牌怎么回事?

3个月接连4次停牌,无论是“内部重大事项”还是外部监管环境变化,只有运转极度不正常的上市公司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乐视就是这么一家“不正常”的公司:董事长滞留海外、股东结构大变化、财报统计方式反复调整,收购对象疑点重重……4年后,乐视网再揭蛊。
10月26日晚,乐视网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且因为事项存在不确定性会影响股价,因此决定从10月27日起停牌。与以往因为“筹划重大事项”这一原因而导致的停牌一样,乐视网并没有解释具体的停牌原因。
不过,这已经是乐视网7月以来的第4次停牌了。
第一次是因为7月15日广电总局下达的整改令:重点整顿商业网站与牌照商合作开设的“视频专区”,要求互联网电视所有内容都要由牌照方负责,未经批准的终端产品不允许推向市场。这给互联网盒子们以致命打击,并且直接导致了乐视网连续三天跌停,于7月18日开始停牌。7月21日复牌之后,乐视网迅速在23日入股重庆广电控股的重庆有线,并由乐视网与重庆有线共同出资设立新的子公司,由重庆广电曲线申请互联网电视牌照,来解决互联网视频内容播放资质的问题。
第二次是在7月28日,乐视再次因为“重大事项”而停牌,在8月8日复牌时宣布将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计划再融资45亿元。
第三次是在8月21日。有媒体报道,广电总局点名批评了乐视UI违规违法,乐视网又紧急停牌。在25日复牌时乐视澄清称,没有接到监管部门的UI违规通知,但是由于受到点名批评的iCNTV平台正在整改,所以乐视关闭了它的内容专区;同时乐视暂停预定旗下的互联网机顶盒,并且表示整改。
这次,公司又在筹划“重大事项”。
一家公司,在3个月的时间内接连4此面临能影响股价严重波动的“重大事项”——无论是来自外部政策监管环境的变化还是公司内部的原因,只能说明,这家公司不正常。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乐视网的“不正常”,已经有了诸多症候:
首先,在公司4次停牌时,乐视网创始人、董事长贾跃亭一直不在国内。乐视网CMO彭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贾跃亭在今年6月初前往美国,至今没有回来。他解释说贾跃亭是去美国“把海外的基础部署打扎实”的,而且外部也传出了贾跃亭在硅谷与北汽董事长徐和谊见面“欲合作推出新能源汽车”的传闻,乐视网官方也宣布了在硅谷和洛杉矶建立两家子公司的消息。不过,作为一家主营业务在中国大陆境内,且在境内A股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来说,面临公司“重大事项”和外部环境严重变化的局面而导致公司停牌,董事长却仍然在国外布局那些短期外看不到结果的海外业务,已经很违反常理了。
外界显然更愿意相信另一个传闻:贾跃亭逗留国外,与乐视网早期的一家重要投资方汇金立方的背景密切相关,汇金立方一位化名王诚的实际控制人为某山西落马高官的亲属。尽管贾跃亭在最近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汇金立方当时是正常投资,在乐视的发展过程当中也没有任何实质的帮助”,但显然汇金立方从对乐视网的投资中获得了高昂的回报:2008年,汇金立方和其他数家投资方一起投资了当时并不知名的乐视网,两年后乐视网在A股上市;上市时,乐视网为汇金立方带来了2.42亿元的账面浮盈。到了2012年一季度末,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685%。
其次,从上市以来,乐视网无论从股东构成,业务数据和收入来源方面,都显得不那么正常。
2014年1月,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贾跃亭的姐姐贾跃芳,分两次减持了乐视网1400万股股票,套现大约7.1亿元人民币。减持后,贾跃芳在乐视网中的持股比例已经降到了5%以下,为4.89%。
而且,两年内,贾跃亭姐弟进行了33次股权质押和解押,光在2014年就高达12次。而且像贾跃亭这样股权比例大而且次数多的现象非常少见。
重点在收入来源上。外界一直存在质疑、乐视至今也没有解答的一个问题是:当初那么少的流量是怎么获得那么高收入的?2012年前,乐视网在财报中把其营收分为:1)网络高清视频服务、2)网络视频版权分销、3)视频平台广告发布服务、4)视频平台用户分流服务。根据《环球企业家》当时的一篇报道,这其中的疑点有以下几点:
其一,乐视网的招股书显示,2009年网络高清视频服务收入为735463万元,这部分主要是面向个人用户的付费点播。当时乐视表示其月均付费用户量达到30万人次,总体付费用户已达到356.68万人次。如果按照乐视网公布的30元包月的计费标准计算,2009年度的高清视频业务收入应为1.08亿元左右(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