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回归期货资管业务本源 限制通道业务发展

回归期货资管业务本源 限制通道业务发展

从本质上来说,通道业务要么是为了规避监管限制来实现某些特殊利益目的,要么就是有资质的资管机构为其他资质信用较弱的资管机构主体进行背书的行为。然而,很多机构并没有意识到通道业务的风险,以及深刻认识作为通道方面对客户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一味追求业务规模的增长和产品发行效率,忽略了对第三方机构的尽调和把关。新规提高第三方机构作为投资顾问的资格要求,目的就是为了限制随意出借牌照为资质信用较差的第三方提供背书引发的一系列有损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作为有牌照的资产管理机构,应该珍惜机会,做好资产管理机构应该做的事,回归业务本源。
严厉打击资金池业务
资金池业务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的特点,最早是从银行理财中诞生,底层资产收益和每期产品的预期收益没有一一对应,一旦出现底层资产亏损,前期的投资者的收益要通过滚动发行的新进入投资者的收益甚至本金进行弥补,甚至相当于“庞氏骗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这一类产品在银行理财、信托、券商等行业的预期收益型产品中比较常见,期货资管暂时涉及甚少。近期各行业的监管政策都在强调禁止资金池业务,也不得投向具备“资金池”性质的产品,从根源上控制这一类产品的资金来源。
分业监管的逐步协同,去除“监管套利”
随着金融行业各分支行业业务的融合和竞争,尤其是大资管行业壁垒的降低和新进入者的增加,监管标准的不统一容易带来监管套利,金融混业监管也逐步成为今后监管的一个趋势。
对期货资管的启示
行业规范有利于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通道业务的限制有利于注重主动管理业务发展机构的脱颖而出,而期货资管机构一定要利用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和目标做好准备,才能不在行业监管浪潮中迷失方向。
通道业务带来了什么
期货资管作为大资管行业的新生主体,三年多的时间管理规模迅速增长,其中80%以上来自于通道业务。
通道业务给期货资管带来了“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通道业务给期货资管的前期发展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支撑起其后台系统的建设、人员的配备、渠道拓展和客户资源的积累,有了一个较为缓和的起步期;但另一方面,通道业务让期货资管机构尝到了甜头后,忽略了自身投资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政策的推动,大部分公司将依旧过度依赖通道业务,不愿意放弃短期利益去投入到长期主动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制度的建设。同时,因为通道业务的同质化竞争激烈,大部分机构都不得不依赖低价竞争,一味追求产品落地效率而忽视产品背后的风险,尤其是对第三方机构的尽职调查、费用收取的合理性、客户合同签署时的风险揭示和适当性审查,以及通道业务背后的利益链逻辑等。
近期一系列严监管的政策导向下,通道业务必然会受到大幅压缩,对期货资管业甚至整个大资管行业来说,似乎是最“坏”的时代来临了。
然而,对于具备主动管理能力或准备从事这一领域的机构来说,却是重大利好。整个行业的导向更加健康,更加注重业务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规模的增长。在主动管理领域,拼的是长期业绩,长期投资盈利能力,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而在这一领域要实现成绩,人才的培养依然是关键。很多公司目前资管业务的激励导向依然只是通道业务,对主动管理的激励制度思考甚少。由于有能力的投资人才长期得不到合理的激励,很多选择“奔私”,或者选择更大的平台来获得更好的报酬。的确,具备主动管理能力的人才难以培养,又难以留住,这需要引起我们深层次的思考,一方面学习海外和国内优秀机构的人才激励制度,另一方面针对自身优势做好公司业务模式的思考和定位,建立起自身独特的业务特色,发挥人才集聚效应。